不敢自比村上春樹,但我也跑步,我跑步是沒有風景的,當然也沒有風阻的,因為我是在跑步機 (嚴格說應稱作椭圓訓練機 elliptical trainer) 的踏板上讓下肢做四十分鐘的有氧運動,雖說如此,但也足以汗溼衣襟,十五年來它幾乎是我每日清晨的例行工作,不分晴雨。
剛開始的幾年是在一家連鎖健身中心,每隔一日去晨游或到健身房內作不同的有氧或肌力訓練,後來發現在椭圓訓練機上可以看書,因此便開始了這項結合運動和閱讀的習慣,一到健身房我會先在閱覽室挑一本雜誌,只要不是八卦的,旅遊、時尚、新聞的都好,後來開始習慣自己帶一本書去,直到有一天連鎖健身房倒閉了,我只好移師家中,許多年下來雖看的慢但也多少看了一些,最近幾年上網訂書,超商取書,跑步機上看書已變成了一種規律。
有一天,家中買了一台攜帶式的DVD放映機,我決定一面跑步一面看一部渴望已久但一直無暇看的張愛玲傳記 “從海上來”,可惜我的對電視/電影的耐心只足以讓我持續到第三集,我又撿拾回未讀完的書了。前一陣子家裡有了一台iPad,於是可以在跑步機上用一根指頭上網漫遊,搜尋各式資訊,看電子書、電子雜誌,可惜數日後我還是沒有進化成功,我仍習慣紙張的手感,喜歡書中不同字體和排版的風格,喜歡時而菊25開、時而大32開的版本,喜歡不同的書腰及書腰上highlight的文字,喜歡各處收集來的書簽。
顯然進化是緩慢的。
後記: 在我寫了這篇小文之後,昨日正好看到政大應用物理研究所郭教授在中時的文章 “在2051年的書吧”, 他也寫到電子書 “…..人類DNA卻不會進化得那麼快, 紙本的觸感和書城的氛圍依舊帶給我們無可取代的安心感”。顯然在3G甚至4G的3C世界還是有進化得比較慢的物種。(2011 Feb 28)
- Feb 22 Tue 2011 12:58
跑步機上的閱讀進化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