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生幾何?譬如朝露」(曹操)
曾經在紐約的自然歷史博物館看到暴龍的骨架,恐龍又如何?雖曾叱吒在地球上超過一億六千萬年,終究逃不過白堊紀的大滅絕。恐龍之於宇宙天地一如蜉蝣,不過朝生夕死。巨如恒星者也可能被比它質量更大的黑洞所吸入而粉碎,蘇軾的滄海一粟於螻蟻、於人、於萬物皆然。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李白)
在十七萬年前的地球冰河期,遙遠的南方天空裡有一團稱為大麥哲倫(Large Magellanic) 的星雲悄悄的誕生,它雖未驚動到當時的人類祖先 Archaic Homo sapiens,但它的光在靜謐的宇宙中旅行了十七萬年終於被現代的人類看到,至於我們看到它時它是否還存在又是未知?
「化育萬物,不可為象」(莊子)
最近歐洲量子物理學者用對撞加速器發現 Xi_b 重子 (baryon),這個由夸克 (quark) 組成的粒子是物質的基本構造,雖存在的時間極短,但它留下的 imprint 使它瞬時的存在可以被偵測到。 二千四百年前莊子的刻意篇裡即有物質無象之說,也許我們都有些後知後覺了。
「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莊子)
世事無常浮生若夢,能如次原子在瞬間存在後留下 trace 或如星體在爆炸後留下光芒,亦死可方休。
註: 樓主不識物理、天文、古生物學,如以上敍述有誤請當作胡說。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