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 美術館
到上海的旅人中恐怕很難找到像我如此另類者,我在三天內看了三個美術館。第一天在「上海美術館」正遇上剛開幕的上海雙年展,一進館場就見到一區區充滿聲光的多媒體藝術 (multi-media art) , 我本來對於光怪陸離的當代藝術即缺乏深刻的瞭解及興趣,不便多所批評,但在此我實在不想掩飾自己對於多次元藝術充滿的無限疑惑,既然來了,只好參觀下去。我突然發現此類的作品多少有些侵略性 (aggressiveness),因為媒體是一個進行的東西,它不僅控制了觀看者的時間,更以主觀的速度支配觀者的意念,甚至期望或強迫觀賞者用視覺、聽覺、甚至觸覺與之接觸,有些展品在有意無意中亦干擾了別人的展出,我常懷疑當代的藝術家是否有志一同的向這種方向發展?不過來到上海美術館比較值得的是這幢80年前的跑馬廳替我印證了二0、三0年代的上海風華,我似乎見到張愛玲書中的人物正搖擺著旗袍的尾翼妸娜地踏步在花崗大理石的階梯上,可是它願接納這些詭異的另類的藝術嗎?
第二天去了「多倫現代美術館」,這是一個小型的當代美術館,正好展出阿拉伯現代藝術作品,或許是阿拉伯世界的藝術家才要開始他們對世界的探索,所以他們的創作較趨溫和,展品不多,我還滿欣賞 Farank Kondakj 的系列抽象畫,結束了這個短程的流覽便去了魯迅紀念館一趟,無特別印象。我也在多倫美術館及紹興路附近看了一些藝廊,也許看得不夠深入,覺得所看到的多是取寵之作,實在令我心生感慨。
幸而在最後的一天去了「上海博物館」,終於讓我感覺不虛此行,花了一上午細細品味我最鍾愛的宋元明清瓷器,中國瓷器又型有色,且看盤上的葵瓣、瓶上的菊瓣、罐上的蓮瓣無一不顯出型制之美,釉色從天藍、月白、黃地、松綠、青花到珊瑚、胭脂、豇豆各式紅色,美得令我目不轉晴,我拿著筆記仔細記著讓我感動的每一樣藝術品,也因此引來一批為博物館學年會而來的記者對我採訪,接著又看了些書畫,一幅宋朝無落款的秋山蕭寺圖橫卷,含蓄雅緻並用透視手法將遠近山水舖陳得宜,值得看。
上海 • 灘
上海灘的百年風情實在不用我以拙劣的詞彙再描述一遍,只是數度在夜裡行過黃浦江邊的高架路,我實在掩不住對它的讚嘆,那些原本已可媲美巴黎及佛羅倫斯的雕花石牆立柱在景觀夜燈的裝點下更顯其雍容華美瑰麗迷人之處,和平飯店的綠色琉璃尖頂、廣播大樓的花崗石磚、匯豐銀行的馬賽克壁畫都讓人忘卻今夕何夕,只可惜江邊五彩的觀光隧道和雜沓的人群 (我後來也成了其中一員) 無端的驚擾了沉睡百年的上海夢。
上海 • 時尚
朋友領我穿越了半島酒店的廊廳,來到外灘源 Drop 酒吧,在迷炫的舞池燈光下我只能坐在角落的吧台如觀戲一般的看著時尚男女的狂野與妖嬈,耳朵早已無法分辨任何音符與節奏,不過朋友的盛情和他們的荔枝馬丁尼是難以忘懷的。上海的時尚也可以從美術館看出端倪,當代的藝術展覽會場有不少衣著光鮮的俊男少女,想必是來“學習”更尖端的時尚吧!另外三步五步一家的法式烘焙店又告訴我們另一塊時尚的 territory。
蘇州
也許就在十餘年前一件穿著藍布衫的老農蓄著銀花短髭在缺了門牙的嘴裡叼著一隻手捲煙,坐在蘇州鄉間的獨墅湖邊望著鴨子在水中嬉遊,怎麼也想不到千禧年過後的十年,湖邊豎起了一座五星級飯店,諾貝爾獎得主來來去去。幾近夜半時分,飯店會議室裡的銀幕上還放著一些科學瘋子上禮拜才得到的新結果,而且滿屋子人還炯炯有神的聽著, 不過蘇州和紐約的科學距離就此被拉近了許多。最後匆忙的去了留園和蘇州博物館一趟,六百年前稱「寒碧庄」的留園已經歷朝代更迭,少了些「竹色清寒、波光澄碧」的雅緻,現今遊人紛至擾其寧靜,看看即可。而貝聿銘的蘇州博物館亦需待歲月的磨鍊,也是看看即可。
- Nov 10 Wed 2010 18:01
上海 • 蘇州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